時間:2023-03-17 18:0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族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栗原小荻先生在不間斷地從事詩歌創作、理論建構的同時,又于21世紀初始年代,將藝術的觸角延伸到了書法和繪畫領域。在進入該領域還不足十載的時間里,竟風馳電掣般地在藝術實踐、理論發揮、市場攻勢等方面,取得了出手不俗的輝煌業績,確立了以詩、書、畫、論為主要板塊結構的,復合型的后意象派藝術范式。后意象派藝術的學理概念與創作發軔,亦由栗原小荻先生率先提出并付諸實踐。歷經幾十載的不斷拓展和完善,現已逐步形成了由詩、書、畫、論“四大板塊”為主體的,彼此鏈接探索的生態結構;并已建立起了屬于后意象派自身的藝術思想、審美法則、藝術風格、語言范式的,創作與理論互為觀照的運行系統。
栗原小荻先生把后意象派藝術的“經義”用這樣幾句話來歸納:點我心思之意,化我所察之物;以我天賜之靈,繪我心中之象;用我生存之驗,走我腦海之路;抒我胸懷之情,造我藝術之境。如果要窺其后意象派藝術的全貌,當在已經問世的專著《后意象派藝術美學論》(華夏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和即將出版的專著《后意象派藝術思想論》《后意象派藝術創作論》,以及國際國內其他諸多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文字中去做更為詳盡的了解,此處不再詳述。
意象派藝術之中的大型系列組畫《云南秘境》,是栗原小荻先生最重要的代表性繪畫杰作之一,在國際國內文苑、藝壇、學界、藏圈引起的關注更為廣泛,轟動也更為強烈,令人非常震撼。筆者從各種信息資源處了解到:《云南秘境》系列繪畫前9幅,創作于2010年初春,由北京的《藝術市場》2010年第3期、四川的《收藏人物》2010年第4期、廣西的《南方國土資源》2010年第5期、福建的《收藏快報》2010年6月9日等主流傳媒率先隆重推出;同年初秋又創作出3幅,而后,《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世界知識畫報》《東方收藏》《收藏參考》《四川畫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學刊》《書畫市場報》《四川戲劇•當代藝術觀察版》以及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雅昌藝術網、中國日報網等數十家各類權威傳媒相繼予以推介,2011年12月由澳大利亞國際華文出版社結集出版畫冊《云南秘境》(詩書畫論作品卷);在此期間,參與對《云南秘境》繪畫系列評說的國際國內的高級專家、學者多達百余位,網民關注度高達200余萬。受此激勵,栗原小荻先生于2014年春夏之間,再次創作出新畫12幅,讓《云南秘境》的絢麗之光繼續放射。
關于后意象繪畫《云南秘境》系列的創作過程和主要題旨,栗原小荻先生曾先后撰寫了《走入〈云南秘境〉:并非自圓其說(上篇)》《走出〈云南秘境〉:仍非自圓其說(中篇)》《遠觀〈云南秘境〉:更非自圓其說(下篇)》等重要“創作談”類文字,予以全面地闡述,分別發表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西南學刊》2010年第1期、2011年第2期和第3期。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對《云南秘境》繪畫系列的研究和評估,從2010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其熱力一直未減,主要聚焦在思想宏旨的博大、文化內涵的深厚、審美視野的寬闊、表現方法的獨異等方面。栗原小荻先生也概括性地認為:自身的思想、獨具的審美、創造的表現、原汁的品味等都是藝術的靈魂。他在《云南秘境》繪畫系列中充分地調動了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運用抽象與具象、意象與幻象、亮象與影象、幻化與寫實、抒情與敘事、神話與現場等多種表現方法,揭示、暗喻、張揚、縮放、涵括了來自人類歷史、文化、宗教、種族層面上的,既為世人所知,又不為世人所知的“老云南”與“新云南”,對中國當代畫家擅長復印生活、復印物象、復印思想、復印風格的—掠影式“民族風俗云南”或“邊地風情云南”予以顛覆與擯棄,并將“地理自然魅力云南”提升為“人文精神魅力云南”,最終讓其“云南”成為真正的美學符號和美學標志。栗原小荻先生把古老的民族文化挖掘得很有新意和深度,藝術表現技法又很現代和神奇的作品,從學術價值上看,是值得不斷研究的;從市場價值上看,是極具升值潛力的。那么,后意象繪畫《云南秘境》系列(現為24幅),為何頗受專家學者與社會公眾如此的厚愛呢?它給了世人哪些啟示呢?筆者僅在此概述兩點,以饗讀者。
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是一個氣象萬千、山水異彩、種族眾多、語系紛繁、歷史復雜、文化疊加的區域。藝術家在此種題材和意蘊的處理上,既要觀照自然與人文生態的本樸性與和諧性,又要表現此種生存狀況的神秘性與合理性。如此充滿生機和健康的力量,藝術家若沒有足夠的藝術思想的修養,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和史學功底的積累,是不可能達到這一突出品質的。《云南秘境》繪畫系列十分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體現了民族藝術精神通向人類優良意識的品格所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