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課堂授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近期在高中教師的自主研修過程中,我認真學習了《琵琶行》和《故鄉(xiāng)的榕樹》兩個課例,這兩堂課的內容雖屬不同的文體,但都是極具魅力的好課,具備了智慧課堂的智慧要素。
一、智慧課堂要有智慧的教學語言
《故鄉(xiāng)的榕樹》的教學語言,流暢清晰、富有詩意,與文本娓娓道來、情韻悠長的語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很明確的指導性,例如讓學生去概括文章的內容,她提出兩個要求“全面、精煉”,讓學生去概括“和榕樹有關的人和事”,教師示范了“人物+狀語+動詞短語”的句式結構,教學語言的操作性強,學生很容易入門,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聽《琵琶行》,首先被吸引的,也是授課教師具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如果說《故鄉(xiāng)的榕樹》的教學語言具有富有詩意、操作性強的特點,那么《琵琶行》的教學語言則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智慧。首先,授課教師將敘事長詩《琵琶行》的特點概括為“有故事”,并用“有事故的人”“有故事的音樂”等小標題,引導學生細讀、深讀文本,理出其中的故事,體會其中的情感。這“有故事”三個字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我們知道學生是最喜歡聽故事的,于是整個課堂就在學生飽含興趣時展開;其次,教學語言特別有感染力,一位專家在評課時提到,“《琵琶行》的教學對教師的語言感染力的要求很高,教師如不能用富含暗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的聯(lián)想,學生就無法體會到文章內在的魅力”。而授課教師充滿感染力和同情心的引導和講解語言,深情并茂地使學生處在悲劇美的欣賞氛圍中。
二、智慧課堂要有智慧的教學設計
回味《故鄉(xiāng)的榕樹》的教學設計思路,體會課堂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品位“過程與方法”,整個教學活動針對文本內容、結構、語言、意境、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展開,而又緊緊圍繞“品味語言”這個核心,運用“讀、說、體會、表達、模仿創(chuàng)新”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有聲有色地繪景,詩意地抒情,解決了學生“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會抒”的表達困境。
《琵琶行》的課堂鮮明地體現(xiàn)了“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首先,以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的起點和基點,課堂在學生自讀文本,表達對詩歌語言、思想情感看法的基礎上展開,體現(xiàn)了 “學生在我心中”的課堂教學理念;其次,授課教師的以“孺子解吟長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的鋪墊為發(fā)端,繼而提出提攜課堂的總問題“《琵琶行》為何如此著名,它的巨大藝術魅力來源于哪里?”來作為串聯(lián)課堂的線索,再以具體的設問和追問,直扣文本,從“悲劇美、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四個維度,引導學生們完成了對文本的閱讀和鑒賞。
在文本的鑒賞環(huán)節(jié),教師試圖抓住作品內外的故事,營造“有故事”的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辛酸故事中感受故事,感受音樂,感受作品之美。正如一首詩歌有“詩眼”一樣,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有點睛之筆――抓住一句“同時天涯淪落人”,帶領學生研讀文本,深切體會詩人和琵琶女“同是”淪落人的“淪落情”,品味“淪落音”的語言魅力。教師設計的“詩人和歌女為何‘同是淪落人’?”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也直指課堂的教學目標之一――“感受悲劇美,感受人物命運的悲劇情感”。
三、智慧課堂要有“用教材教”的智慧
《故鄉(xiāng)的榕樹》的授課教師設計了一個寫作練習環(huán)節(jié),在語言創(chuàng)造力上引導學生走上“模仿創(chuàng)新”之路。在課堂上教師說了一句話:“我相信給同學們一個支點,大家一定可以成為'我手寫我心'的詩人”,其實這位教師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她借助《故鄉(xiāng)的榕樹》的語言的詩意和魅力,讓學生將后幾段的散文語言,改寫成詩意的韻文,這是一種“借文助人”的智慧。
一日,筆者走進二(四)班教室,準備聽一節(jié)常態(tài)課,授課的是一位年輕的語文教師,教學內容是學習課文《長城》。課前,已安排學生進行了預習,為了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她走上講臺:“同學們,這篇課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生字和新詞,請各小組組長上講臺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并參加字詞大比拼,看哪個小組能上光榮榜?!闭f完,老師在講臺上擺出三面小紅旗。然而,就在各小組長陸續(xù)走上講臺時,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班上8個學習小組卻上來9個學生。坐在下面的同學驚訝了,有的還在座位起哄:“××不是小組長,他是冒牌的。”“冒牌小組長,下去!”……頓時,班上的秩序亂了起來?!痢镣瑢W也茫然不知所措,像做錯了事似地看了老師一眼,低下了頭。
讓同學們安靜下來后,老師很認真地向全班同學說:“××同學他也是小組長?!苯淌依锇察o極了,同學們個個睜大了眼睛,不解地看著老師。老師接著說道:“昨天下午放學時,因為下雨,同學們急著回家,忘了關窗戶,是他關好了教室的門窗最后離開教室的。當時,老師很受感動,又考慮這位同學雖然做事仔細但膽子比較小,所以就讓他擔任班里管理公物的小組長,希望通過這個崗位讓他為班集體服務,同時也鍛煉鍛煉他。同學們,你們同意嗎?”教室里隨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案例分析
課堂上的“節(jié)外生枝”往往不是單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問題,而是涉及學生成長中的教育問題。如果教師處置不當就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課堂上出現(xiàn)“節(jié)外生枝”,需要教師運用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這個案例的發(fā)生帶給筆者兩點啟示:一是學會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即情感和自尊受到尊重,不僅需要教師懂得學生成長心理,而且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職業(yè)理念。教師做了,才會體會到“尊重”是教師的一種修養(yǎng),一種品格。教師學會尊重學生,才有可能與學生進行意志和心靈的溝通,才會收到教育效果,可以設想,如果這位教師不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她可能會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批評B學生,她也可能直接將B學生哄回座位,這種做法,會造成對學生心理的傷害。二是學會交流,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F(xiàn)代教育理念鼓勵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生的知心朋友,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但這種感受需要教師對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對學生有強烈的愛心。案例中:,這位教師對“冒牌小組長”的出現(xiàn),并沒有簡單機械。因為她懂得這種現(xiàn)象是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必然,需要教師運用能力和智慧進行處理。在案例中,授課教師正是運用了教育的智慧才自然地化解了“冒牌小組長”的尷尬。
那么教師的教育智慧究竟源于何處?
教育智慧生長于學習。沒有知識的支撐,智慧靈性就會枯竭。讀書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好書是人們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讀書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可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拓寬教師的人生寬度,它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自己的課堂文化,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只有把讀書當成提升教師生命質量的習慣,撇開看教參的浮躁,舍棄看教育理論書籍的功利,我們的智慧才會自然而至。
教育智慧生成于實踐。教育實踐是一個智慧的世界,每次我們觀摩名師們精彩的課堂,驚嘆于他們充滿睿智的教學風采,收獲一次次智慧的洗禮。這種風采和智慧不是天生的,課堂教學中時時閃爍跳躍著一個個鮮活的細節(jié),只有這些細節(jié)被關注,課堂才能展現(xiàn)出一個個生命涌動的過程,一個個綻放美麗的過程。關注了細節(jié),也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對教學的品味與思考,在教育教學的細節(jié)中反思和追問中,重塑那個獨特的課堂存在。小小的課堂,是一個“捉摸不定的場所”,每一個教學行為、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承載著太多可變的因素,需要教師教育智慧的支持。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教師是教育智慧的生成者,更是師生生命發(fā)展的“推進者”,課堂上的生成能點燃教師教育智慧的火花。
【關鍵詞】智慧教室 中職英語閱讀課 互動式教學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一直是教學上的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變革歷程:由最初掃電腦盲開始,提倡人人課堂使用PPT 教學,發(fā)展到基于跨越式課題進行網絡班教學,再發(fā)展到電子白板課堂普及使用,現(xiàn)迎來了人手一臺教育pad的“智慧教室”年代。2015年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正式引進智慧教室Hiteach教學系統(tǒng)和Irs反饋系統(tǒng),進入一個信息化教學的新的臺階。
二、智慧教室的定義
智慧教室的定義為:在云技術環(huán)境下,“智慧”體現(xiàn)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實時反饋及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并能進行智能分析、智能判斷學生學習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行資源推送,進行分層學習或個性化學習,此時所需的資源為微課、課件、不同層次的題庫等大量的云資源。因此,智慧教室在硬件設備上需要高端技術的支持,必須配置交互式智能一體機、錄播系統(tǒng)、應答系統(tǒng)、教育云平臺以及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云技術環(huán)境下的智慧教室有利于互動式學習,它提供教師能獲得更快速的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的評測工具,促使教師真正實現(xiàn)關注差異,因材施教。根據(jù)知識建構的三個層次(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知識的意義建構、知識的協(xié)作建構),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職學生的被動授課的學習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依托“智慧教室”的學習是主動的,而學習資源更為豐富有趣。學生按個人所需,平臺按需輸送學習的信息或解決問題和探討問題的方式,基于學生認知的初始水平,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為目標的個性化學習過程。
三、“智慧教室”下互動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例選自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配套教學用書《英語》第六冊第二單元中的Reading閱讀課Life on a Desert Island,授課班級為13級機電五年制大專班的學生。在智慧教室Hiteach授課環(huán)境下,教師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軟硬件配置,將信息技術與英語閱讀課程深度整合,發(fā)揮智慧教室的優(yōu)勢,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人機交互、即時反饋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模擬求生演練、在線課堂評價等教學手段,學生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和自主性,真正在“做中學”,成為課堂的主體。下面將本節(jié)課基于智慧教室下的互動式教學設計總結如下:
Quiz
Qs: 1. Why was Alexander Selkirk stuck on the island? (A)
A. He guessed his ship would sink and chose to leave before it really happened.
B. He wanted to prove that he could live on the island on his own.
C. His ship sank and he swam to the island.
2. How long did Alexander Selkirk live on the island? (B)
A. About 10 years.
B. About 5 years.
C. About 16 years.
3. Who wrote the book Robinson Crusoe? (A)
A. Daniel Defoe
B. Alexander Selkirk
C. Robinson
Lead-in
A picture of an island is shown to students.
Ask them: Is it beautiful? Do you want to live there, but with no one around you? Can you imagine if you were stuck on the island, what would you bring?
Watch a micro-video made by some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at, ask them:
Who do you think made the smarter choice, Jiang or Wang? Wang.
What would Wang bring? A bottle of water and a knife.
Who does he learn from? Bear Grylls.
With the experience learned from Bear Grylls, students must be ready to go on an adventure with Alexander Selkirk.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platform and circl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Alexander Selkirk brought from the ship. Students do it on their own pads.
Para1 Clothes, bedding, gun, gunpowder, bullets, tobacco, hatchet, Bible,
Para 2 pot,
Para 3 knife, shoes.
Match the things vand tools with their functions
Replacement& Reuse
When time passed by,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he brought from the ship gradually wore out.
What ar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gradually wore out mentioned in the text? Clothes, shoes, bedding, gunpowder, knife.
What did he do to replace them?
How to replace gun and bullets, hatchet and pot?
Work in groups. Students can search online or watch videos uploaded onto the QQ group.
Students offer different ideas.
We can find food by catching fish, making a trap…
We can use a sharp stone tied onto a piece of wood to make a hatchet.
We can barbeque, cook food in a coconut or on hot stones, eat raw food…
Summarize the text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Interview
Watch a video. Then ask them:
Was he brave? Yes!
Why did not he give up? Because he wanted to go home alive.
Finally he did it and was rescued by a passing-by ship. Suppose Alexander Selkirk were invited to our class, students mast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to ask him. Prepare for the interview. Students can practice asking and answering with group members.
Ask one student to play the role of Alexande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can ask him questions freely.
Part 3: Challenge
Recently the shocking news that some young travelers put their lives in danger while hiking in the mountain make students think it necessary for them to practice survival skills.
There are four bags full of stuff that may help students. Each bag has a mission card in. Each group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Then compete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first to finish.
Then each group should come to the front to show their results.
Mission 1:Make a fish trap
Mission 2: Make a water filter
Mission 3: Three ways of tying a knot
Mission 4: Send signals for rescue
Part 4: Presentation
Show students some of their creative works.
Students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Share with them some achievements that senior students made.
Part 5: Assignment
Must-do:
Write a composition
If I were stu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could I survive?
Write a composition of 100 words on the topic. You can choose from
in the forest, in the desert, in the snow mountain
Send your writings to e-mail
Alternative:
Follow me on the Wechat platform and do some supplementary reading.
Part 6: Real-time Assessment
Students log onto the message board and leave some messages or make comments freely.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概括
“智慧課堂”是教育思維和教育情感互動的產物,是師生智慧互動共生的一個過程。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獲取知識;教師善用鼓勵的話語、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導,以便與學生思維共振、情感共鳴。“智慧課堂”在追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應該包含看重學生完善的人格成長、差異的知識建構和創(chuàng)新的智慧發(fā)展。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要重視“層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學資源的遴選上,要重視“針對性”和“發(fā)展性”;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開放性”。
二、“智慧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1.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的轉變。
“智慧課堂”教學提倡通過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單純地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在這種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努力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協(xié)作者、促進者和組織者。學生的主動探究使得部分問題在課前自主預習中已能獨立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和新生成的問題在課堂上提交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合作探究解決,交流學習成果。如果組內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將問題示于組外進行組際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決,則提交教師,由教師集中講解答疑。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學情。這樣的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實現(xiàn)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的轉變。
2.從線性傳遞到交往互動的轉變。
“智慧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和教師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往、多邊互動來促進學生學習,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的教學方式。該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倡導團結、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動態(tài)開放的課堂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交流、協(xié)作,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發(fā),思維得到及時疏通并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將教學活動推向深入;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整體參與的熱情,從而使每個合作成員都能在已有基礎上,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并在“同幫互助”的交往互動學習方式中實現(xiàn)整體提升。
3.從統(tǒng)一培養(yǎng)到獨特一個的轉變。
“智慧課堂”教學順應泰州三中“適合與超越”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與特殊性、差異性、個別性相匹配的“智慧課堂”教學體系,讓所有學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長理念。“智慧課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動建構、自適共享”的“智慧課堂”,給每一個學生一份學習計劃,給每一個學生一份學情診斷,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參與機會,給每一個學生一個表達平臺,給每一個學生一份成長記錄,讓每一個學生都成長為“獨特的那一個”。
三、推動“智慧課堂”教學走向常態(tài)化的幾點對策
1.加強制度建設,借助行政力量對課堂教學轉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大環(huán)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師,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未必日子好過,而因循守舊滿堂灌逼著學生進入書山題海抓出分數(shù)反而名利雙收。因此,要想讓已經熟悉傳統(tǒng)教學流程甚至于已經初步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師去接受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確有一定難度,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動。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帶頭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上課,然后逐步推廣到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接下來在全體教師中推行。同時,教務處在安排示范課、青優(yōu)課等活動時明確要求所有授課者必須按“智慧課堂”教學流程上課。另外,積極組織教學開放日,讓“智慧課堂”教學走向常態(tài)。
2.重視校本培訓,厘清教師對“智慧課堂”教學流程的認識。
要保證學生智慧地學,首先要解決教師能智慧地教,因此,加強校本培訓,厘清教師對“智慧課堂”教學流程的認識尤為關鍵。首先,“智慧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的四大環(huán)節(jié)是“智慧課堂”的重要構成元素而非一節(jié)課的必備元素。任課老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教學內容作合理取舍,可以依照這四個步驟組織教學,可以調整四個步驟的順序,也可以增加或減少其中一個或多個環(huán)節(jié)。總之,智慧的課堂本身應該是一個靈動的課堂,上課教師要依據(jù)課堂生成的情況對教學流程作合理調配。其次,不同的課型要區(qū)別對待,不能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固化。第三,互動對話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生生之際的交流對話。不能忽視學生內心情感的獨特體驗,如果他沉浸在一些打動他的情景設置,引起他共鳴的精美文本中,也可視作他與教材、與生活的對話。第四,總結鞏固一定要避免拔的習慣思維,學生能走到哪里,更多的時候要受他自身的認知態(tài)度、認識能力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些,更多著眼于學生將來的終身發(fā)展,他自己的頓悟帶來的效益遠強過別人的說教。教師之“魅”在于懂得“有所為且有所不為”的道理,學會等待和抓住教育時機,用一個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許多智慧的生命,用一個智慧的心靈去喚醒許多智慧的心靈。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這一理念。次年12月,該公司又在“智慧地球”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1]。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聯(lián)網、云計算等新興IT技術手段,通過感知化、物聯(lián)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類似人類智慧的新型城市[2]。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最新的信息技術和低碳技術的應用,引領經濟發(fā)展轉型,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形成新型城市發(fā)展模式。作為城市化的一種新路徑和發(fā)展戰(zhàn)略,被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所接受?!爸腔鄢鞘小贝砹巳祟惿鐣I(yè)化、城市化的發(fā)展方向。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個“智慧城市”的項目正在實施中,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經紛紛啟動了“智慧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3]。
2廊坊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廊坊地處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之間,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時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廊坊2012年被列為河北省首批兩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列為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河北省起步較早。作為溝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領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過程中備受重視,智能交通管控系統(tǒng)和智慧交警項目,包括電子眼、綠波帶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環(huán)境。公共事業(yè)服務監(jiān)管建設也是重點建設項目。此外,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設,2014年,廊坊電信啟動大規(guī)模百兆光纖寬帶建設。據(jù)悉,百兆寬帶可同時滿足多部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的網頁瀏覽、視頻觀看等需求,讓“智慧家庭”真正走進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設為廊坊高校英語教學管理新模式的出現(xiàn)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術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高校英語教學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面臨建設的復雜性和諸多困難。強化人才培養(yǎng)機制,大力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將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設深入長遠發(fā)展。
3.1廊坊高校英語教學理念變革
智慧城市涉及工作、生活、學習、娛樂等諸多領域。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質是一項城市綜合系統(tǒng)工程!高校的智慧校園的建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系統(tǒng)。智慧校園面向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業(yè)務需求,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與服務領域,實現(xiàn)互聯(lián)和協(xié)作。以人為本,旨在實現(xiàn)教育環(huán)境的智慧化、教育資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務的智慧化。而高校智慧校園中英語教學變革在智慧城市建設大環(huán)境的新浪潮下成為必然趨勢。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從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大量圖書中獲取,互聯(lián)網改變了這一切。它使教育內容增加,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加先進。原有的基于班級授課制,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知識傳遞模式正逐步讓位于廣泛的學習資源,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F(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拓展人類學習手段的過程。2012年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簡稱MO0C)在全球高校的爆發(fā)式崛起就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信號———教育史上的“一場數(shù)字海嘯”(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漢尼斯語)。很難想象如此發(fā)展下去,世界名牌大學和名牌教授們會否很快帶來可怕的兼并壟斷浪潮,所以從現(xiàn)在起,不能走向卓越就可能意味著不遠的將來走向消亡[4]。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信息技術和機器的引入過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
3.2廊坊高校英語教學管理模式變革探析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智慧課堂,構建路徑
提高初中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一直是初中數(shù)學教師探索的問題。很多中學數(shù)學教師開始關注構建智慧課堂,那么,如何構建呢,教師應當做些什么,怎么做,作者帶著這些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建議,供同仁參考。
一、智慧課堂概述
本文⒅腔劭翁枚ㄎ揮諞韻錄傅悖
(1)智慧課堂是智慧教育、智慧學習賴以發(fā)生的條件基礎,旨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進行智慧的學習。
(2)智慧課堂需要一個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智慧型學習的數(shù)字化環(huán)境。該環(huán)境應當能夠支撐學生進行有效的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3)智慧課堂應當將新的信息技術、新的教學媒體以及新的教育、教學資源納人教學中?!靶隆辈恢皇且环N手段,更是一種方向,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型思維能力。學習不能在一成不變的內容、環(huán)境中進行。
二、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問題
(一)“教”方面的不足
“教”方面的不足表現(xiàn)在:其一,教師缺乏對教材的研究,沒有理解教材思想,備課不充分,沒有課程進行精心設計;其二,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其三,教師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教學中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自主探究、討論、思考的時間較少,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數(shù)學思維得不到充分鍛煉。
(二)“學”方面的問題
目前初中生多為獨生子女,怕吃苦、貪玩,加之初中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容易出現(xiàn)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學習主動性等問題,勢必影響課堂學習效率,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對課堂知識沒有興趣,開小差,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聞不問,不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記憶;其二,對知識的理解較淺薄,只能單純記憶公式、定理,卻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題,應付式地聽課和學習。
三、初中數(shù)學智慧課堂的構建路徑
(一)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體現(xiàn)智慧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始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的一種有效手段、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問題是學生的思維動力、一個好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可以激起學生把自己融入課堂活動中去,積極地、熱情地參與學習,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是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學生帶入所學習的問題的情境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謹慎,應避免絢麗多彩、牽強附會、熱鬧浮躁的問題充斥課堂,我們所設計的情景要與教學內容完美融合。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不明白數(shù)學的應用性,就會覺得數(shù)學很枯燥,離生活很遙遠,學習起來很被動,更不會有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對數(shù)學有濃厚的興趣,有的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而那些數(shù)學成績落后的孩子總覺得生活中根本用不著數(shù)學,有時我們甚至在數(shù)學試卷上看到學生寫的牢騷,因此,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將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產生的原因,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shù)學的存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在分層教學中彰顯智慧
1.分層指導
教師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學優(yōu)生數(shù)學基礎相對比較扎實,有較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所以授課內容要適當加深拓寬;指導他們多做難度較大的題目,如課本中的思考題,課外輔導書中的綜合題;中等生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對這類學生可以按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注意及時指導,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爭取有更多的學生向優(yōu)等生靠攏,同時注意防范學生的退步;學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識欠缺多,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這類學生主要是要抓好預習、聽課、作業(yè)、復習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適當進行重點輔導,對他們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進度略慢,必要時進行反復講授,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分層練習
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有難度的由學優(yōu)生回答,簡單問題由學困生回答,中等問題則可由中等生來回答。分層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練習速度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即基礎題、綜合題和創(chuàng)意題;因人施教,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
在當前的初中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有效地形成一種師生間的互動,教師也轉型互動式的教學。以學生自身發(fā)展為重點通過學生的自身努力形成數(shù)學學習能力,怎樣由數(shù)學學習帶動其它各科的學習,變的越來越重要。數(shù)學的思維能力往往能夠帶動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數(shù)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所研究的重點行程問題也是物理學習的一部分,若是數(shù)學方面接受的好那么物理方面也會覺得簡單。此類的例子比比皆是。數(shù)學的思維能力一旦形成則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會被解決。構建智慧課堂的魅力就在此處,萬變不離其中,方法學習會了,能力形成了,最終才會形成綜合的學習生活能力。
結束語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認識數(shù)學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綜合成長的過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yǎng)知識人轉為培養(yǎng)智慧者。這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xù)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努力創(chuàng)新,認真教學,爭取讓學生在新的教學目標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智慧課堂;大數(shù)據(jù)分析;結構性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3/14-0112-04
從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構建的智慧教室,到利用電子書包開展智慧學習,以及基于云計算和網絡技術搭建的智慧課堂,信息技術增強了課堂互動交流,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大數(shù)據(jù)時代,開展基于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動態(tài)學習評價,建立基于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的智慧課堂,為現(xiàn)代學校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課堂的定義
目前對智慧課堂的定義總體上有兩類:一類是從“智慧”的語義學上定義,與“智慧課堂”對立的是“知識課堂”;另一類是從信息化視角定義的。本文的定義是基于后者。從信息化的視角來看,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及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從早期的輔助手段向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發(fā)展,傳統(tǒng)課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課堂發(fā)展,對智慧課堂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目前基于信息化視角對智慧課堂概念的定義有三種。一是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基于物聯(lián)網的“智能化”感知特點。二是基于電子書包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基于電子書包的“移動化”智能終端特點。三是基于云計算和網絡技術應用的。這一定義強調課堂中的“個性化”學習應用特點。
這里我們結合實際開發(fā)應用,提出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的智慧課堂概念。即智慧課堂是指利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是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和“云+端”的運用,實現(xiàn)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的主要特點
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和“云+端”運用的智慧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在技術和教學應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價值。主要特點有:
①基于數(shù)據(jù)的課堂:一切靠數(shù)據(jù)說話,依據(jù)學生學習行為大數(shù)據(jù)挖掘分析與決策,用直觀的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水平,精準地掌握來自學生的第一手學情資料。
②高效互動的課堂:利用智能化的移動學習工具和應用支撐平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立體化,能無障礙地進行即時交流和互動。
③動態(tài)開放的課堂:借助于新興信息技術及各種智能終端,課堂系統(tǒng)超越了時空限制,實現(xiàn)更為開放的教室、更為開放的課堂活動,讓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
④合作探究的課堂:采取小組協(xié)商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協(xié)作群組服務能夠幫助有相同學習需求和興趣的學習者自動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對小組合作進行實時的數(shù)字化評價和及時的反饋。
⑤個性化學習的課堂:通過課前預習測評分析和課中隨堂測驗即時分析,實現(xiàn)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的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和輔導策略,真正實現(xiàn)“一對一”的個性化教學。
⑥教學機智的課堂:教師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和即時反饋,采取機智性行動,及時調整課前的教學設計,優(yōu)化和改進課堂教學進程,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
智慧課堂的信息化環(huán)境
智慧課堂常態(tài)化應用的前提是具有先進、方便、實用的工具手段,為此,需要構建基于學習動態(tài)數(shù)據(jù)分析和“云+端”應用的智慧課堂信息化環(huán)境。智慧課堂信息化環(huán)境的基本架構如圖1所示。
智慧課堂信息化環(huán)境的總體架構包括三大部分,其主要功能是:
①微云服務器:提供本地網絡、存儲和計算服務,可以方便、直接地將即時錄制的當堂課程進行本地化存儲;構建無線局域網,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移動設備,在無需互聯(lián)網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任意點對點的通訊與交互,節(jié)省大量互聯(lián)網資源的占用;當連接互聯(lián)網時,可以實現(xiàn)教室的跨越空間的直播。
②端應用工具:包括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端實現(xiàn)微課制作、授課、交流和評價工具,導入PPT并實現(xiàn)動畫及視頻的插入,電子白板式任意書寫,實現(xiàn)任務、批改作業(yè)、解答問答等。學生端可以接收并管理任務(作業(yè)),直接完成作業(yè),進行師生交互、生生交互。
③云平臺:提供云基礎設施、支撐平臺、資源服務、教學服務等,如構建完整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可以進行結構化與非結構數(shù)據(jù)的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管理,支持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與利用,實現(xiàn)多種教育教學資源綜合應用。
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
在教學實踐運用中,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為“3+10”模式,即由3個階段和10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這些階段和環(huán)節(jié)包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以及它們的互動關系。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如下頁圖2所示。
1.課前環(huán)節(jié)
學情分析:教師通過智慧課堂信息化平臺提供的學生作業(yè)成績分析,精確地掌握來自學生的第一手學情資料,預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向學生推送微課或富媒體預習及檢測的內容。
預習測評:學生預習教師推送的富媒體內容,完成和提交預習題目,并可在論壇或平臺上進行相關討論,提出疑問或見解,記錄在預習過程中的問題。
教學設計:教師根據(jù)學情分析結果和學生預習檢測統(tǒng)計反饋的情況,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優(yōu)化教學方案設計。
2.課中環(huán)節(jié)
課題導入:教師采取多種方法導入新課內容,主要通過預習反饋、測評練習和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導入新課程,學生展現(xiàn)課前自學成果,圍繞新課導入進行演講展示、分享觀點。
探究學習:教師下達新的學習探究任務和成果要求,學生開展協(xié)作探究學習,主要包括小組合作探究、游戲教學等方式。教師設計活動,為學生分組,進行互動討論,學生開展小組協(xié)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實時測評:學生完成學習探究任務后,教師將隨堂測驗題目推送到每個學生終端上。學生完成隨堂測驗練習并及時提交,教師進行實時診斷和反饋。
總結提升:教師根據(jù)實時測評反饋結果對知識點、難點進行總結和點評,對薄弱環(huán)節(jié)補充講解,重點進行問題辨析。學生針對教師布置的彈性分層作業(yè)和任務,對所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運用鞏固、拓展提升。
3.課后環(huán)節(jié)
課后作業(yè):教師利用平臺個性化的課后作業(yè),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并及時提交,得到客觀題即時反饋。
微課輔導:教師依據(jù)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結合批改作業(yè),錄制、講解微課并有針對性地推送給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反思評價:學生在線觀看教師所錄解題微課,總結所學內容,在平臺或論壇上感想與疑問,與教師、同學在線討論交流,進行反思評價。
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實例
我們研究與開發(fā)的“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的智慧課堂”,已經在全國各地許多學校進行實際應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1月10日,由蚌埠市教育局主辦的“蚌埠首屆智慧課堂觀摩研討會”在蚌埠二中舉行,來自安徽、上海、江蘇、深圳、武漢等省市的1000多名中小學教師前來觀摩6節(jié)課,《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了這次觀摩活動。在觀摩會上,蚌埠第二實驗學?;凇爸腔壅n堂信息化平臺”開展了一堂教學實踐課“認識三角形”。該堂課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學生課前學習微課;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金字塔闖關”的游戲情境,并進行實時測評和資源推送,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展開深入的探究活動。
1.觀摩課名稱
認識三角形。
2.課程描述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數(shù)學》第八冊的教學內容。
3.教學目標
①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②在認識三角形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③體驗并掌握自主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4.教學模式
(1)課前環(huán)節(jié)
發(fā)放資源:在微課平臺發(fā)放學習資源,學生在家自主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并完成教師在作業(yè)平臺發(fā)放的作業(yè)包。
微課學習內容: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②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2)課中環(huán)節(jié)
集體分享:利用平臺觀看學生作業(yè)平臺中的“生活中的三角形”。
游戲教學:利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合作探究,鞏固深化學習內容。
①自主創(chuàng)造。學生可以自己獨立創(chuàng)造一個三角形,或與同學合作,創(chuàng)造一個三角形拍照并上傳。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并點評。
②分組探究。小組合作,從4根小棒中任意選3根,圍成一個三角形,寫出所有選法。教師巡視指導并展示學生上傳的數(shù)據(jù)記錄,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③自主學習。學生完成作業(yè)平臺中的測評練習。教師借助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提供實時反饋圖,針對問題展開討論。
④鞏固練習。依據(jù)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問題(把20厘米長的吸管截成3段,每段長是整厘米數(shù),圍成一個三角形,思考:最長的一條邊最多是多少厘米?)和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動手操作。
(3)課后環(huán)節(jié)
總結討論,教師提出課后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5.效果評價
這是一節(jié)充分展示“智慧課堂”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課。教師在沒有“刻意”應用“技術”的痕跡下,以極其自然的方式,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小組協(xié)作以及“云+端”設備的應用,實現(xiàn)了“探究學習、主動學習、游戲化學習”等一系列傳統(tǒng)課堂難以實現(xiàn)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是一節(jié)形式與內容均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的高效課堂,充分展現(xiàn)了教師基于動態(tài)信息反饋的教學機智。
參考文獻: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數(shù)字化教學案的智慧課堂互動教學系統(tǒng)實踐研究[J].教學月刊(教學管理)中學版,2014(4).
[2]林利堯.中小學智慧課堂建設與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