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爱做久久久久久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栽培管理論文

栽培管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3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栽培管理論文

篇(1)

1.1地塊選擇

無公害蕓豆地塊應選在生態環境良好且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種植區域。種植地要求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通風、向陽、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種植最為適宜。土壤粘性強,保肥差的易澇耕地、凹地、坡地,對蕓豆生長不利。由于蕓豆輪作能有效降低病害發生,要求實行輪作,周期三年一輪,最低兩年一輪。

1.2合理施用基肥

蕓豆種植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配合;施肥與農業技術相結合。根據地塊肥力情況確定,在整地時畝施入優質腐熟的農家肥2000~2500kg和鈣鎂磷肥40kg,撒施于地塊中作底肥;播種時每塘施細碎潮濕的優質農家肥(廄肥、草木灰等)1.5—2kg和生物鉀肥0.6—0.8g合拌勻后作塘底基肥。切忌塘底基肥與種子直接接觸,點種后先蓋一層細地,然后再施塘肥,覆蓋一層細土,覆土厚度約6cm左右。

1.3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性廣、品質優良、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的蕓豆品種。一般海拔在2200—2800m的蕓豆種植區主要種植大黑花蕓豆品種,海拔在2200m以下蕓豆種植區以大白蕓豆品種為主,根據土壤、海拔、氣候等條件,進行合理配置。

1.4種子處理

播種前首先要人工挑選種子,適時曬種,應進行粒選,選用粒大飽滿,整齊度、光澤度一致、無病蟲害和破損的種子;其次要在太陽下曬種1—2天,促進發芽整齊,防止早春低溫期播種時爛種。

1.5適時播種

由于蕓豆屬于無限花序,生育期長,播種到始收140天左右,始收到完收需40天左右,蕓豆比一般菜豆耐寒,但對霜凍仍然敏感,遲播易受后期霜凍。一般冬閑田4月5日至25日為最佳播種期。下種時種子適宜平放,播種深度2.5—4cm,開墑、打塘、播種均在當天搶時種植。

1.6種植方式與密度

蕓豆主要以凈種為主,亦可與馬鈴薯、玉米等作物間套種,也有少數在玉米或馬鈴薯地周圍鑲邊,因通風透光條件好,豆粒大,單株產量高。蕓豆凈種時,平整地塊采用開墑打塘播種,一般行距為70~80cm,塘距40—50cm,每畝塘數為1400—1650塘為宜,每塘播種2—3粒,定苗后塘留苗2株,每畝株數以3300—3400株為宜,畝播種量一般為7.5—8kg。種植時打塘要深,蓋上覆土約6cm;偏坡地宜采用開塘播種,打塘對空呈三角形種植,以減輕雨水沖刷,塘距50—55cm,每畝塘數為1850—2000塘,每塘播種2—3粒,定苗后留雙株,每畝株數以3700—4000株為宜,畝播種量一般為8—10kg。

1.7大田管理

1.7.1水分管理。蕓豆苗期較耐旱,如水分多則苗黃葉弱。開花期需水較多,對風敏感,久旱無雨多風則生長不旺、花莢易落,但此期田間水分不宜過多,水分過多則造成爛根。

1.7.2中耕除草與插桿。在蕓豆出苗后應及時中耕除草、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有利于植株吸收養分,促進根系生長。蕓豆是蔓生攀緣作物,插桿支撐是提高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在豆苗長到25cm時,應離植株10cm左右及時插桿培土,并按逆時針方向引蔓上桿,每塘1桿,桿長1.8—2m左右。

1.7.3適時封頂打杈。蕓豆側枝較多,為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一般在抽蔓開花或結莢初期必須進行封頂打杈,同時要注意封頂打杈一般在晴天進行,而且打杈要早于封頂。

2.病蟲害防治

2.1草害防治:蕓豆草害主要是在幼苗期進行中耕除草,中期再進行一次人工除草進行防治。

2.2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豆類病害較易防治,可用種子重量的0.25%的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用種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防治,如已有病害發生,可用20g二氯異氰尿酸鈉20%可溶性粉劑兌15—20kg水噴施,連噴2—3次,間隔5—7天噴一次進行防治。2.3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跳甲、卷葉螟、豆莢螟??捎?8%樂斯本乳油或用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地表噴霧進行防治或在犁地及播種等農事操作時人工捕殺害蟲。

篇(2)

論文摘要介紹茄子―伏菜秧-萵筍高效種植模式,并從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設施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該模式的高效栽培技術,以供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南京市江寧區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我區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F將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趕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2茬:伏菜秧,選用南京人愛吃的熱抗青、綠星、早生華金等品種,6~7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或遮陽網后播種,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產量15.0~22.5t/hm2,產值可達4.5萬元/hm2。

第3茬:萵筍,選用二白皮、苦荬葉、圓葉白皮、竹葉青等品種,7月下旬播種育苗,萵筍在高溫季節不容易發芽,所以必須經過處理,以打破休眠。一般播種前用清水浸種2~3d,然后包于潮濕紗布中置于15℃低溫下催芽,也可吊在井中或放入冰箱冷藏柜中,有50%以上種子萌芽即可播種。準備好苗床,澆透水,播種,蓋籽,鋪干草或蓋遮陽網,保濕,出苗即去除干草,改為小拱棚。7月底至8月前播種,11月上市;8月底至9月中旬播種,元旦上市。株行距25cm×25cm,栽9.75萬株/hm2,產量60t/hm2,產值達9萬元/hm2以上。

2水肥管理

茄子屬喜肥蔬菜,結果期長,產量高,吸肥量大,定植前要施足肥,一般施腐熟農家肥90t/hm2、過磷酸鈣750kg/hm2、復合肥450kg/hm2,門茄謝花前一般不澆水,避免落花,待門茄普遍坐住果時,開始追肥灌水,不能大水漫灌,應用壺澆水。追肥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75~450kg/hm2(穴施)。第1次采收后,選擇晴天上午追肥1次。以后每采收2次追1次肥,追肥用尿素150kg/hm2左右,中后期可適施稀糞水,以獲取早熟高產。

伏菜秧施足基肥后不用追肥,施基肥為腐熟有機肥30t/hm2,復合肥375kg/hm2。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菜秧上市前每天早或晚澆1次清水或稀糞水,促進生長,始收后適當控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萵筍施腐熟有機肥30t/hm2、45%復合肥750kg/hm2作基肥,中后期可適施稀糞水增加生長量。

3設施管理

春茄子先扣好大棚膜,暖棚7d后鋪地膜定植。定植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0~30℃,晚上保持12~15℃,開花結果期保持溫度在25~30℃,以25℃為大棚啟閉通風標準,陰雨天中午也應適當通風。

伏菜秧主要是在大棚架上覆蓋好遮陽網、防蟲網,防暴雨和害蟲。重點做好遮陽、降溫措施,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當夏季氣溫高于35℃時,青菜需加遮陽網,同時加舊薄膜或無紡布防暴雨。夏季菜秧澆水注意“天涼、地涼、水涼”的原則,即澆水時間為傍晚或清晨,忌高溫日曬時澆水。夏季遮陽網在日出前蓋、傍晚時揭開,下雨前蓋、下雨后揭開,晴天蓋、陰天要揭開。

萵筍喜歡較涼氣候,生長適溫為15~22℃,大棚蓋膜不宜過早,要因天氣而定,做到既防高溫抽薹,又不受凍害。萵筍要及時采收,主莖頂端與植株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這時產量最高、質量最好。

4病蟲害防治

茄子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黃萎病、綿疫病、早疫病及蚜蟲、紅蜘蛛。立枯病可用敵克松600倍液灌根;黃萎病、綿疫病可用多菌靈700倍液加代森錳鋅600倍液噴施,青枯病可用農用鏈霉素或植病靈淋根。蟲害可用樂斯本、殺蟲雙等噴殺。

伏菜秧主要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用50%辛硫磷2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或50%巴丹1500倍液噴霧。

萵筍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菌核病、灰霉病、蚜蟲。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軟腐病用72%的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對水50kg灌根或噴霧;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蚜蟲、斑潛蠅和薊馬可用毒死蜱、阿維菌素或10%吡蟲啉1000~1500倍液防治。

參考文獻

篇(3)

論文摘要介紹了冬棗的豐產栽培管理技術,包括苗木繁育、定植建園、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方面,以期為推廣冬棗栽培技術提供參考。

冬棗又名凍棗、蘋果棗、雁過紅,果實近圓形,平均果重15~19g。最大果重30g,果面有紅暈,完全成熟后果面赭紅色,果實皮薄肉脆,果肉較厚,細嫩無渣,味甜略酸,品質極上,果實含有人體需要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V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果實10月中、下旬成熟,比金絲小棗晚熟40d,故名冬棗。其樹勢中庸,適于矮化密植,早產早豐,是一個優質晚熟棗品種,目前在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廣泛栽培,經濟效益良好?,F將其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苗木繁育

冬棗的育苗可采用酸棗核育苗培育砧木,通過嫁接成為冬棗。具體方法是首先選用發育好的酸棗果去掉外皮。于12月初選背陰處挖坑,酸棗核用水浸泡兩晝夜后與沙土混合放入坑中,其上覆蓋草席保溫催芽,春季發芽后分批播種。一般株行距為5cm×30cm,播后澆水覆土,待出苗后及時除草、施肥、滅蟲,苗高20cm時打頂。冬棗一年四季均可嫁接,當年育苗可于翌年春季選直徑0.5cm以上的苗木進行嫁接。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選擇健壯、充實、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接穗,在苗木離地10cm處進行嫁接,接穗成活后來年即可定植移栽。

2定植建園

冬棗適應性強,北到遼寧,南到廣西,西到新疆均可栽植。冬棗對土壤要求不嚴,能栽植其他品種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長,但以肥沃砂壤土為最好,忌嚴重內澇地塊。冬棗在栽前平整土地,栽植時挖長、寬各60cm,深80cm的定植穴。將表土與廄肥混勻回填,每穴施廄肥5~10kg、過磷酸鈣250g、復合肥500g。栽植時間在春秋兩季,秋季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春季在解凍后樹木發芽前栽植。栽植的密度根據土壤立地條件確定,合理密植。定植苗選用二至三年生地徑1.5cm以上,苗高1.2~1.5m,生長健壯、側根發達、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優質嫁接苗。栽植時先將苗木放在清水中浸泡10h,然后定植,株行距一般為2m×3m或3m×4m,南北行向,栽植825~1650株/hm2。栽植深度以原根莖與地表平齊為宜,栽后踏實,并立即澆透水,棗苗栽好后,一定要鋪薄膜保濕增溫。

3肥水管理

棗樹雖耐瘠薄,但合理施肥澆水是增強樹勢,實現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根據樹勢強弱,施入復合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栽后第1年為成活緩苗期,關鍵是供水,主要是根據土壤濕度和降雨情況澆水,保證全年澆水3~5次。從第2年開始加強肥水管理。在萌芽、開花、幼果、果實增重4個時期應進行追肥,每次追尿素100~500g/株,磷酸二銨100~300g/株,逐年遞增。追肥的深度為10~20cm。在開花期或果實增大期可采用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1年噴肥3~4次。冬棗在生長前期需水量大,一年生苗土壤長期保持濕潤,結果樹在開花期、果實生長期不能缺水。缺水易導致落花落果,水分適宜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4整形修剪

合理的整形修剪有利于改善樹體結構,提高坐果率。冬棗常用的樹形有主干疏層形、開心形、小冠疏形、自由紡錘形4種。一般采用主干疏層形或開心形,通風透光條件好,利于病蟲害防治。密植園宜采用紡錘形樹形或小冠疏形,利于提前結果。幼樹定植后當年進行定干,定干高度50cm,于定干高度以上30~40cm處截干,留出整形帶,整形帶以內培養4~5個骨干主枝。第1、第2年的整形主要是通過拉枝、摘心、疏枝、環割等措施,培養10~15個均勻生長的骨干枝,且同一側骨干枝間距不小于50cm。進入結果期后,主要通過清除徒長枝、密生枝、重疊枝、競爭枝、病蟲枝和細弱枝,維持樹勢平衡,保持樹冠通風透光結構。冬棗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季修剪在落葉后,以發芽前2~3月為宜,修剪后要注意保護剪口;對生長直立枝要進行拉枝,角度控制在60°~80°;夏剪1年進行多次,從樹木發芽開始,凡是不需要培養成結果枝的棗芽都要從基部抹去,對特別旺的結果樹在坐果期應剪去一部分棗吊,對二次枝要適當剪短,以增強樹體通風透光能力,促進坐果及幼果發育。

5花果管理

冬棗花量大,一般坐果率為1%左右,過多的花會消耗樹體養分,應及時進行疏花。冬棗留果標準一般為強壯樹1個果吊留1~2個果,中庸樹1個果吊留1個果,弱樹2個果吊留1個果。及時疏果防止養分過度消耗,保持樹勢強壯。五年生以上的結果樹為促進幼果膨大,在初花期應進行開枷(環割),寬度一般為0.4~0.8cm,開枷后用消毒液涂抹傷口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枷口愈合期控制在35d左右,若枷口提前愈合,應進行第2次開枷。為促進坐果,防止落果,促使幼果膨大,在盛花期、幼果期、硬核期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棗豐靈系列產品進行噴施,為冬棗豐產豐收創造條件。

6病蟲害防治

危害冬棗的主要病蟲害有棗葉銹病、棗瘋病、炭疽病、干腐病、棗尺蠖、棗粘蟲、黃刺蛾、桃小食心蟲等。一但發生病蟲害要及時對癥下藥,防止蔓延。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園,深埋或焚燒枯枝落葉;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皮,帶出園外集中燒毀,刮皮后用生石灰水涂抹,起到殺滅病菌、越冬病蟲及防寒的作用。②棗樹萌芽前噴施3~5°B′e的石硫合劑防治各種病蟲害。③防治棗葉銹病,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噴1次波爾多液,發病期噴粉銹寧1000倍液,可控制病情。④在防治棗瘋病上,對輕病樹,落葉前剪去瘋枝,萌發前進行環割。有條件的可用四環素液注射或灌根。⑤防治棗尺蠖、棗粘蟲、黃刺蛾,可在幼蟲發生期用殺滅菊酯5000倍液,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混合噴灑,或噴灑25%滅幼脲Ⅲ號1000倍液滅殺,殺蟲率達90%以上。⑥防治食心蟲用50%辛硫磷800倍液,對土壤均勻噴灑,以殺死出土幼蟲。成蟲羽化高峰后7d左右用菊酯類農藥加40%氧化樂果配成混合液均勻噴灑,效果很好。果實成熟前1個月禁用農藥。

篇(4)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用途廣、價值高等特性,是經濟效益、生態功能、觀賞價值俱高的林種,也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和南方優勢林種之一。近年來,由于營造和經營毛竹林,投資小、收益快、效益高、時效長,毛竹產業已成為林場脫貧致富的重要門路之一。宣城市青隱山林場現有毛竹林面積266.8hm2,毛竹收入約占林場年總收入50%。筆者現將在毛竹生產中積累摸索出的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1造林地選擇

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0)、土層深厚、肥沃、濕潤、不積水、不擋風的荒山荒地均可用作毛竹造林地。

2母竹選擇

栽竹不同于栽樹,要靠竹鞭伸展,靠芽發筍,靠筍長成竹,因此選母竹是通過竹株來選竹鞭實現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時它又是地上部分養分供給的樞紐。在土壤養分空間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下,養分貧乏地段上竹筍的萌發和存活可通過竹鞭的聯系得到養分豐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統的資源供給。因此,地下部分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立竹的生長。一年生母竹太嫩,經不起移栽后環境改變的影響,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長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齊,也不易栽活。二至三年生的母竹,竹鞭處于壯齡階段,芽肥根健,鞭根鞭芽齊全,發育旺盛,移栽后成活率高,發筍數量多,用這樣的竹種做母竹,造林成活率高、易成林。竹的節子越密越好,竹節的密度與地下竹鞭的節數成正比,而發展竹子要靠竹鞭,竹鞭的節數多,成活率高。但節子密度大,平均節間短的母竹是生長不良的重要標志。由于其營養條件差,長勢衰退,抗性差,容易遭受病蟲危害和不良氣候影響,栽后成活率低。一般地,如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葉茂枝繁,分枝較低,無病蟲害,離干基1.3m處的直徑在3~6cm的竹株都可以選作母竹。

3母竹采掘

毛竹基干彎曲處的內側一般便是竹鞭所在地,最下一盤枝伸展的方向與竹鞭走向大致相同。根據竹鞭的位置和走向,在離母竹蔸基40cm處挖土找鞭;然后按來鞭30~40cm、去鞭50~70cm的長度截斷,并帶土10~15kg,取出后用草繩包扎。挖母竹時,要注意保護鞭根、鞭芽,不要搖晃竹干,以免松動和扭傷竹干與竹鞭相連接的螺絲釘。母竹挖起后,在留枝盤的上方鋸斷竹梢,并用塑料膜包扎,以防竹干積水腐爛。搬運母竹時要輕提輕放,蓋草澆水,減少搖晃,并做到快挖、快運和快栽,最大限度地縮短母竹離土的時間。

4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淺栽竹,下壓實,上松蓋。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規格一般長1m,寬、深各60cm,并將表土、底土分別堆放。栽竹時,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開草繩,并順著竹蔸自然形狀使來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緊,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層填土塞緊竹蔸與竹鞭周圍。有條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線撒施已腐熟的廄肥20kg或餅肥5kg后再分層填土壓實。近蔸處竹鞭要壓緊,鞭兩頭要松,以利抽鞭發筍,壓土時不要傷害鞭根和鞭芽,天氣干旱要勤澆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蓋成饅頭形,壓實后再蓋1層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為宜。

5病蟲害防治

毛竹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毛竹叢枝病、竹竿銹病、毛竹莖腐病、竹青蟲、竹類蚧殼蟲、竹筍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

發現病株及時連根挖除,結合竹林培土、施肥,加厚表土層,避免竹林衰敗。對蚧殼蟲的防治,可采用打蚧20%乳油0.1%藥液與40%氧化樂果10%藥液配制成的混合制劑,用其涂竿后再用塑料布包捆,保證充分的溶蠟水分和藥效時間,可有效地殺死蚧殼蟲。對于竹筍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可用樂果乳劑灌根部,或在3月份用煤焦油和柴油1∶1液涂藥,每年涂1次,連續3年;在筍期或成蟲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每周噴藥1次,連噴2~3次;同時加強竹林撫育管理,除草堆漚,消滅幼蟲,人工集中捕殺成蟲,及時清除蟲害竹筍;秋后合理擇伐,盡量保留3年以下竹棵,砍去病蟲、弱小、畸形竹,保持竹林通風透氣。總體上說,竹類病蟲害應“以防為主,綜合治理”,把病蟲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余本付.毛竹的栽培技術[J].安徽科技,2005(3):43.

篇(5)

論文摘要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利用固態肥料代替傳統無土栽培營養液,具有節水、節肥、省工、高產優質、不受地域限制和產品潔凈衛生等特點。特介紹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設施構造、無土育苗、定植、日常管理等內容,以期為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推廣種植提供技術支撐。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是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無土栽培研究組鄭光華等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到1993年北京海淀區農科所有關科技人員加入研究,經多次試驗總結制定出完整的技術方案,于1996年正式定名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該技術利用農業副產品及廢棄物,將其轉化為植物所需營養源及栽培基質,是我國首創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新技術。

1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特點

(1)栽培的植物營養源大部分或全部來自農業副產品及廢棄有機物質,資源豐富,能再生,為傳統無土栽培從無機化走向有機化開辟了道路,不僅可解決土壤障礙問題及非農耕地開發農業生產,更是生產綠色食品的市場需要。

(2)有機基質是重要營養源,需加添的營養元素,可施用固態肥料,可省去營養液的配制及供應系統,故設備大為簡化,較無機營養液無土栽培投資節省70%以上,在經濟上為大量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3)營養供應可根據所需生產的農產品等級,施用不同類型的肥料,如生產綠色AA級農產品可全部施用有機肥,生產綠色A級農產品可施用有機肥加部分無機化肥。

(4)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設施的商品化,可加速推廣該項技術,可使得該栽培技術更簡明,施肥配方化,管理規格化。宜發展成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增加規模效益。

(5)該項技術應用于設施園藝栽培,可有效克服土壤連作障礙,生產特種、珍貴的花、果、菜,產品質優、高產,可達綠色食品標準,在瓜、果、葉菜類上均表現味濃純正,外觀形正色亮,僅用眼、鼻感官就可鑒別,產量一般比土壤栽培高50%左右,有些超過1倍以上。

2黃瓜無土栽培技術

2.1無土栽培的設施構造

利用日光溫室,室內安裝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栽培槽、灌水設施、栽培基質。

(1)栽培槽。溫室內北面留70~90cm作為走道,南面余30cm,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槽內內徑50cm,槽連框高24cm(平放4塊磚),槽間作業道40~60cm。也可直接在地上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深12cm,兩邊再用2層磚壘起,在槽的基部鋪一層厚0.1mm的塑料膜,膜上鋪一層持水層,多用河沙,約3cm,河沙上再鋪一層編織袋,上面填栽培基質。

(2)灌水設施。用自來水或建水位差的蓄水池,也可以用水泵加壓的灌水系統,棚內主管道和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用塑料管,槽內的滴灌帶2根。

(3)栽培基質。栽培基質在生產過程中較為重要。有機質可根據當地易得的有機材料,如玉米秸、鋸末、菇渣等;無機質可用河沙、煤碴等。有機和無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如河沙∶鋸末∶玉米蕊粉∶豆秸粉為1∶2∶1∶1,基質使用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可使用藥劑消毒或蒸汽消毒,每立方米加入3kg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12kg腐熟的雞糞,混合均勻后可填入栽培槽內,每茬作物收獲后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

2.2栽培管理

(1)無土育苗。根據栽培計劃與當地條件選擇適當的播種期,采用優良的品種。無土育苗可采用育苗盤,也可采用營養缽育苗,按草碳∶蛭石為3∶1的比例配好基質,每立方米混入5.0kg的腐熟雞糞和0.5kg的蛭石復合肥,混勻后填入穴盤或裝入營養缽內,用穴盤的每穴1粒種子,用營養缽的可根據營養缽的大小多放幾粒種子,盤或缽下面要鋪一層塑料與地面隔開。播種到出苗期,白天應保持28~30℃,夜間保持18~20℃。子葉出土后應降低溫度,以白天24~26℃、夜間保持15~16℃為宜。定植前應進行低溫煉苗,以白天20~24℃、夜間10~12℃為宜,整個育苗過程中地溫應保持在15~20℃為宜,苗盤應保持濕潤。

篇(6)

論文摘要從栽培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加工等方面介紹了石斛的栽培技術,以期為石斛的人工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石斛為蘭科屬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莖入藥,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作用。具氣生根,莖直立叢生,肉質、黃綠色,有多節和溝槽。喜陰涼濕潤的環境,生長以背陰避光、通風處為宜?,F將石斛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方法

1.1大田蔭棚栽種法

選較陰涼潮濕的地方,用石頭砌成高9cm的長方形高畦,以防雨水沖刷畦土壤。用腐殖質填入畦內,將土壤弄細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掛草簾,以防烈日曝曬,然后將石斛分株栽于畦內,再蓋上2cm厚的細土。用小卵石壓緊即可。為了加速繁殖,將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將尖端露出土面,當莖切上萌發新芽及白色氣生根后,挖出橫排畦上,用小石塊壓于土面,上蓋細土0.5cm厚,待新植株長出5cm高時便可分割移栽。

1.2巖石栽種法

選較陰濕、生長有苔蘚植物的巖石,將1.5m寬的廂面挖深18cm,將巖石放好,再將石斛分株后放在巖石凹處或固定在石縫里,用苔蘚中泥土、牛糞、豆渣糊在根部,保證石斛生長有足夠的養分。

1.3貼樹法

早春或秋季貼栽,選樹干粗、水分較多的闊葉樹,如梓樹、楠木、楓楊、銀杏、梨樹等貼栽。選擇生長健壯、根多、莖色青綠的石斛株叢,剪去枯莖、斷枝、老莖,將過長須根切短至1.5cm長,大株石斛分切,每叢留5株帶葉嫩莖,選樹干平處或凹處用刀砍一淺裂口將石斛株叢基部緊貼在砍口處,用竹釘釘牢。若貼樹干較凸部位,則先用刀砍平再釘,用竹蔑或繩索捆牢。枯朽樹枝及皮處不能貼栽。固定后,用牛糞、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圍樹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莖基),以供生長需要,貼植數量可視樹干的大小及樹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樹可栽數叢至數百叢不等。

2田間管理

2.1澆水

石斛栽后應保持濕潤,植株才能生長良好,遇天旱要適當澆水;但不宜澆水過多,以免積水爛根,導致植株死亡。蔭棚栽培的遇冬季晴天要揭開蔭棚,若有霜雪或大雨要蓋上。

2.2追肥

栽后第2年開始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份,由油餅、油腳、豬毛、豆渣、人發等與牛糞、肥泥、鈣鎂磷肥和少量氮肥調勻發酵后,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際周圍,促進其幼芽生長。第2次在11月上旬,同樣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圍,使其能保溫過冬。蔭棚栽培的可分次施用水糞,每次30t/hm2。追肥前要拆掉枯干、斷莖和氣生根。

2.3中耕除草

石斛種植后,每年要進行2次除草工序,種在樹上的石斛,很少有雜草生長;種在石頭上的常雜草叢生,應隨時拔除,遇有枯枝落葉也應清除。栽后2~3年的石斛要將周圍的泥土、枯枝、落葉清除干凈,確保根的透氣和養分的吸收,同時要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調整郁閉度。

2.4修剪

春季發芽前,應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過密的莖,以促進萌發出健壯的新莖。種在樹上的,還要剪去過密的樹枝,以達到適度透光。

3病蟲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石斛主要病害有石斛黑斑病、石斛煤污病、石斛炭疽病等,石斛黑斑病一般在3~5月發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施1~2次防治;石斛煤污病通常在3~5月或梅雨較長的多雨天氣發病,可用50%多菌靈或石硫合劑500倍液噴施1~2次防治;石斛炭疽病在1~5月均有發生,可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施2~3次防治。

3.2蟲害防治

石斛蟲害主要有石斛菲盾蚧、蝸牛等,石斛菲盾蚧的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可用除蟲菊酯、Bt殺蟲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或剪除有盾殼老枝集中燒毀;蝸牛1年可多次發生,可選用蝸克星、密達等殺蝸劑在日落到天黑前撒施,必要時可于2周后追加1次,也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進行防治。

篇(7)

關鍵詞濱海鹽堿地;栽培方法;病蟲害防治

山東省東營市是新興石油工業城市,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地區。東營市土壤多為濱海鹽堿地,因其特殊的立地條件,自然植被很少,栽培樹種資源多為外來樹種,鄉土樹種尤少,只有耐鹽性極強的野外自然生長的樹種——檉柳。白蠟則是經過了長期的自然演變選擇,已適應了當地自然條件的樹種,近幾年來,成為東營市街道綠化的首選樹種。

1特征特性

白蠟屬木樨科白蠟樹屬,樹木高達25m左右,為落葉喬木,樹冠闊卵形。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小枝密被茸短茸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7枚,通常5枚,橢圓形至卵形,葉緣有鋸齒,背面有短柔毛?;▎涡裕菩郛愔?,圓錐花序生于2年生枝上,無花瓣,花萼4~5齒裂。翅果倒卵形至橢圓形,長2~3cm,果較翅長或與翅等長,翅梢下延至中部。該樹是防風固沙、城鎮綠化美化、生態建設的優良樹種,其枝葉繁茂,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耐旱、耐澇、耐寒、耐鹽堿,抗風、抗病蟲害,適應性強,干形通直,樹形美觀,在含鹽堿量0.3%以下的土壤上生長正常。

2栽培要點

2.1育苗地選擇選擇土壤養分豐富、有機質含量高、結構疏松、透氣良好、pH值為7.5~8.0、含鹽堿量小于0.1%的地塊。育苗地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田間雜草少。對重沙壤土、重粘土地要進行改良,輕沙壤土育苗效果好。

2.2土壤處理播種前結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6萬~7.5萬kg/hm2、二銨375kg,將其拌勻撒到田間,深耕30cm。在施農家肥時,可在肥料中加施30~45kg/hm25%的辛硫磷顆粒劑,將藥加入細土摻勻,撒入圃地,然后翻耕,消滅地下害蟲。每公頃施入225~300kg的硫酸亞鐵,混入20倍細土,均勻撒入苗床,防治苗木立枯病。

2.3整地播前嚴格整地,達到細、碎、平整的標準。將育苗地按灌水方向作成20m2或40m2的畦田,畦田內平整,苗床寬2m、長10m,或寬4m、長10m。

2.4育苗春天宜早,一般在3月中旬~4月初播種,開溝條播,每公頃播種60~75kg,深度4cm,深淺一致,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鎮壓。

2.5幼苗管理

2.5.1灌水。根據苗木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確定灌水時間、灌水量、灌水次數,在種子發芽期,床面要保持濕潤,經常灌水,做到少量多灌;幼苗出齊后子葉完全展開,進入生長期,做到多量少灌,每隔5~10d灌水1次,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灌水時間宜在早晚,秋季雨水多時要及時排除。

2.5.2除草。幼苗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迅速,易造成“草吃苗”現象,影響苗木生長,雜草幼苗現形后應及時除草,除草做到早除、勤除、除凈。

2.5.3施肥。苗木施肥以基肥為主,為使苗木生長健壯,在苗木生長旺期應多施氮肥,磷、鉀肥配合使用,苗木生長后期停施氮肥,多施鉀肥。

2.5.4間苗。白臘出苗后間苗2次,第1次在苗出齊并有兩對針葉時進行,第2次在子葉相互重疊時間苗,去弱留強,留均勻健壯苗,保苗4.5萬株/hm2為宜。

2.6整形修剪

2.6.1選苗定干。在選擇植株時,要挑選樹干挺直、2~3年生、胸徑3~4cm,且生長狀態良好的白蠟苗。一般于早春進行植株截干,根據不同需要,截干高度一般在1.0~2.0m(叢式樹形要從基部截干)。

2.6.2修剪。進入生長季節后,植株會從截干處萌生出2~4個主枝,主枝長至10~15cm時,就要對主枝進行短截,待主枝長出側枝后,再對側枝進行短截(根據樹形的不同要求進行修剪),經過3~4次修剪,植株的樹形就可接近球形。秋季落葉后,根據每個樹形的具體情況,再進行1~2次的修整(包括對內膛枝和重疊枝的修剪)即可成形。

3病蟲害防治

從冬耕、土壤消毒、精選良種、種子消毒、適時早播、合理施肥和田間管理等方面綜合防治地下害蟲。白蠟的主要病害是煤污病,主要害蟲有卷葉蟲和天牛,前者危害嫩葉,后者蛀食枝干。發現病蟲害,及早防治。

參考文獻

[1]趙春磊,喬培瀛,溫育岫等.經濟林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林業科技,2002(3):41~42.

[2]賈春,耿國民,何樹蘭,黃致遠.南京市園林綠化樹種的組成特色淺析.江蘇林業科技,2003(10),30(5):24~28.

[3]桑海霞,李紅波.齊齊哈爾市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和配置[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0(9),16(3):46~48.

[4]章理運,段傳宏,李月鳳.信陽市城鎮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應用[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2),13(4):14~17.

[5]董曉彤,黃本敏.城市居住區的園林建設與樹種選擇[J].新疆林業,2000(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亚洲国产成人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图片|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精品产区wnw2544| 国产精品69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互换人妻hd|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中文字幕三级|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 99草草国产熟女视频在线|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三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国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麻花传媒在线mv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码专区|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女性女同性aⅴ免费观女性恋|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波多野结衣人妻|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ass日本丰满熟妇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