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石油天然氣工業 > 天然氣技術與經濟 > 龍女寺—廣安地區棲霞組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 【正文】
摘要:為了明確四川盆地龍女寺—廣安地區中二疊統棲霞組儲層特征與主控因素,綜合利用巖心、鏡下薄片、測井資料、地震預測成果分析了該地區中二疊統棲霞組儲層特征,指出了其儲集巖類型以殘余生屑云巖、中—細晶云巖為主,儲集空間中孔隙類型以晶間孔、晶間溶孔為主,溶洞類型以孔隙型溶洞為主、次為裂縫型溶洞。研究結果表明:①其儲層物性為低孔—低滲背景下的局部高孔—高滲,主要儲層類型為裂縫—孔隙(洞)型,白云巖儲層發育受多因素控制,古地貌控制下的臺內生屑灘為后期建設性成巖作用的改造提供了寶貴的物質基礎;②生屑灘灘體的分布范圍大致決定了儲層分布范圍;③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蝕作用是優質白云巖儲層形成的決定性因素;④多期構造運動形成的構造裂縫極大地改善了白云巖儲層的儲滲能力。研究區棲霞組白云巖儲層縱向上具有單套厚度薄、多套疊置的特點,橫向則分布不連續,展現出較強的非均質性,在MX42、MX107、MX31-X1、GS16井區集中發育。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主辦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