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基礎醫學 > 解剖學報 > 內皮素-1介導循環間歇性低氧影響大鼠頸動脈體可塑性的機制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內皮素-1(ET-1)介導循環間歇性低氧(CIH)影響頸動脈體可塑性的潛在分子機制。方法(1)動物實驗:將32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2組,常氧對照組(Con)和循環間歇性低氧模型組(CIH),每組16只。模型制作21 d后,將每組(Con和CIH)16只大鼠再分為2組,分別予尾靜脈注射ET-1(1×10^-6 mol/kg體重)或按照上述劑量計算的等體積生理鹽水。30 min后,收集頸動脈體,采用Western blotting檢測相關信號通路分子蛋白水平的變化。(2)器官培養:離體培養頸動脈體組織,ET-1(1×10^-4 mol/L)處理不同時間(0 min、10 min、60 min),通過Western blotting檢測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水平。結果(1)CIH上調頸動脈體內皮素受體A(ET-A)和ET-B蛋白的表達;(2)與其他各組相比,ET-1可顯著上調CIH大鼠頸動脈體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p-p38 MAPK、磷酸化的鈣調蛋白激酶Ⅱ(p-CaMKⅡ)、磷酸化的環磷腺苷效應元件結合蛋白(p-CREB)磷酸化水平和RhoA蛋白表達水平;(3)ET-1上調離體器官培養的頸動脈體p-p38 MAPK磷酸化水平,10 min較60 min明顯。結論 ET-1可能通過PKA/p38 MAPK/CaMKⅡ/CREB和RhoA信號通路調控CIH誘導的頸動脈體可塑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