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環境污染與防治 > 河谷型城市一次大氣持續重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以寶雞市為例 【正文】
摘要:利用2016年冬季12月16—22日監測的寶雞市6種大氣污染物及主要氣象要素,分污染前、重污染期、污染結束3個過程分析了污染物的變化特征,探討了大氣污染物時間變化與氣象要素關系。結果表明:(1)大氣重污染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PM10和PM2.5,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113%、93%,比污染結束高出268%、190%,濃度均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24h平均二級限值。SO2、CO、NO2、O3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7%、33%、54%、18%,比污染結束高出36%、33%、58%、57%,但濃度均未超過GB3095—2012中1h平均二級限值。日變化總體表現為PM2.5、PM10、CO出現兩個峰值,SO2、NO2、O3出現一個峰值;3個過程峰值點出現時間基本一致;重污染期PM2.5、PM10較高,但振幅比污染前后的振幅減小。(2)PM10、PM2.5與相對濕度、風速關系密切,與氣溫關系較差。(3)河谷地形、氣象條件及大氣環流場相互作用形成污染物持續的集聚是導致寶雞市重污染發生的重要因素,并對污染物的擴散和清除具有滯后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