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基礎科學 >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 灌溉量對馬鈴薯生理特性及塊莖產量品質的影響 【正文】
摘要:以“大西洋”馬鈴薯品種為試驗材料,在甘肅省中部沿黃高揚程灌區的白銀市景泰縣條山農場馬鈴薯種植基地設置小區試驗,在各發育階段分別設置5個水分梯度(原灌溉量的50%、75%、100%、125%和150%,其中原灌溉量,即100%灌溉量,為當地常用的、維持試驗地25.8%左右土壤含水率的灌溉量),探討馬鈴薯各發育階段灌溉量對其生理特性及塊莖產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馬鈴薯的各發育階段,隨著灌溉量的增加馬鈴薯葉片凈光合速率( P n)和蒸騰速率(T r )分別先增加到最大值30.19 μmol·m^-2 ·s^-1 、12.50 mmol·m^-2 ·s^-1 ,而后減小。當灌溉量為50%和150%時葉片 P n 較100%灌溉量分別降低35.06%和19.59%。在不同發育階段馬鈴薯葉片的生理活性對灌溉量表現出敏感響應。幼苗期75%灌溉量馬鈴薯葉片葉綠素含量、 P 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分別為0.86 mg·g ^-1 、 21.88 μmol·m^-2 ·s^-1 、2.29 μmol·mmol -1 ,較100%灌溉量分別提高了14.15%、0.31%、3.80%,而MDA含量、SOD活性及CAT活性最低,較100%灌溉量分別降低了8.40%、11.69%、8.23%;發棵期100%灌溉量處理下 P n和WUE 最高,較50%灌溉量處理分別提高了53.99%、24.85%,此時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低,分別為89.06 μg·g ^-1 、143.45 μmol·g ^-1 、438.14 U·g ^-1 ,同時超氧陰離子產生速率較50%灌溉量也降低了26.07%;結薯期125%灌溉量處理的 P n和WUE 最高,較100%灌溉量分別提高了19.16%、6.76%,而SOD、POD活性較100%灌溉量分別降低了 0.93%、6.23%;成熟期75%灌溉量馬鈴薯葉片 P n 最高,較其余各灌溉量處理的 P n 分別提高了38.64%、 13.81%、 14.16%、21.27%,而MDA含量、超氧陰離子產生速率分別為21.107 μmol·g ^-1 、6.07 nmol·min^-1 ·g ^-1 ,較100%灌溉量分別降低了19.35%、2.26%。同一生育期低灌溉量(50%灌溉量)塊莖中淀粉含量較低。在幼苗期75%灌溉量處理使得塊莖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較100%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